【见卓思越】卓越学院海外主题调研成果展(五)

发布者:徐屹丰发布时间:2020-01-03浏览次数:330

卓越学院海外主题调研是以卓越学院为平台,由中国文化多语种传播与公共外交中心策划实施的活动。该活动与卓越学院的课程相结合,致力于锻炼、提升同学们的学术调研、学术写作以及多媒体运用的能力。本公众号将以推送的形式分享本次海外调研优秀的小组的调研成果。



国际课程修读学校:

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


海外主题调研名称:

中华饮食传播探究中国形象的海外构建——以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的中餐厅为例


组长:

 18级 外交外事人才实验班 李如阳

组员:

 18级 国际组织人才实验班 张艺璇

 18级 国际组织人才实验班 王嘉阳

 18级 国别区域人才实验班 赵之昊

 18级 国际组织人才实验班 周  玺

 18级 国际组织人才实验班 严嘉诺


调研时间:

2019年6月28日——2019年8月9日



研究概况

1



本组就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的中餐厅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采访了当地爱吃中餐厅的居民、开中餐馆的老板,旨在通过采访、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调查数据,从中华饮食的角度切入,探究在荷兰马斯特里斯特当地,中华饮食是如何传播出去,又是如何影响中国海外形象构建的,并给出相关的总结和建议。




研究意义

2



20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他将经济、科技、政治等划为硬实力范畴,认为文化、价值观、外交政策等无形资源属于软实力,一国获得这种软实力的前提是该国的文化能够在国际社会获得认同,从而对他国产生吸引力和感召力。郭剑波教授指出,作为饮食文化载体的中餐,在对外传播以及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至少表现出沟通中的交往功能、异文化中的适应功能和特有的凝聚功能等三大文化“显功能”。在文化交流中,中餐除交往、适应和凝聚的“显功能”外,还具有特殊的“潜 功能”,其背后深层的文化软实力,即外交和认同两个层面上的效能会随时间的 推移而逐渐彰显。在外交功能方面,美食不仅可以拉近国与国、团体与团体、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距离,还可以凝聚“中国力量”。 



研究方法

3



调查问卷法:


采访:



查阅资料:

通过发放设计好的调查问卷来进行一些实地数据的采集

以访谈的形式来了解马斯特里赫特当地的中国餐厅运营情况,来帮助理解中餐现状

将实地获得的数据、采访内容和搜集到的文献资料结合起来分析


图为问卷及采访现场照片


数据成果

4



调查地点:马斯特里赫特

      本次调查共发放208份问卷,实际有效问卷204份。调查对象的男女比例控制在了1:1左右。调查对象以学生居多。


      为了更好地了解调查对象享用中餐的情况以及他们对中餐的喜爱程度,本次调查进行了对调查对象去中餐厅吃饭的次数的研究。数据显示,比例最高的为去过两次的人,占比30.39%,其次是去过三次的人,占比22.06%,去过一次和四次的分别占比17.65%和14.22%。遗憾的是,去过四次以上中餐厅用餐的人只有14.22%。在点餐上,调查对象也与中国人的普遍习惯有一些不同,54.9%的人表示会点套餐,45.1%的人会选择单点。


      高达85.78%的人表示会再次来吃中餐,但是也有14.22%的人表示不会再来享用中餐。尽管大部分的人都会把中餐推荐给亲朋好友,并且有77.45%的人认为中餐非常健康,但是这不意味着他们会在自己家里尝试着做中餐,60%以上的人表示自己没有在家里做过中餐。61.27%的人表示在品尝完中餐以后会对中国产生新的印象,然而,很多人在对中餐表示欣赏的同时也感叹自己无法很好的分辨出中餐和其他亚洲菜。有59.8%的人表示中餐和其他亚洲国家的菜有一点区别但是无法具体分辨。20.1%的人认为没有区别,也有高达14.22%的人表示对此并不关心。




采访实录

5


      我们还对中餐厅 La ChineGinger的老板进行了一系列的采访


      首先,我们到了由几名香港华人在马大市中心广场上开的一家名为大華飯店(La Chine)的中餐馆参访


  • 问:老板您可以先简短的介绍一下自己吗?

  • 答:我们是香港人,来这边有二十多年了。在马斯特里赫特如今现存的中餐厅中,我们是最古老的一家了。

  • 问:来这边就餐的顾客都有哪些呢?

  • 答:顾客的话,主要分为前来旅行的中国人、在当地工作的华人,这两类占20%左右;其他就是外国顾客。对于前来中餐馆吃饭的当地外国人,大多是对中国文化很有兴趣并很喜欢中国食物的顾客,因此餐馆会把餐品的口味做的和国内的差不多,并不会根据荷兰的口味喜好做出很大改变。如宫保鸡丁,麻婆豆腐和北京烤鸭等中国传统名菜,和国内口味相差无几,旨在给予外国顾客最原汁原味的中国味道。 

  • 问:中西之间的饮食差距巨大,那老板您有根据当地的饮食习惯做什么调整吗?

  • 答:我们把餐品分成开胃汤(西红柿鸡蛋汤等),头盘,side dishes和主食。中国人一般喜欢边吃饭边喝汤,但是对于荷兰本地顾客来说,比较习惯于用汤来增加食欲;头盘包括水饺,春卷,烧卖以及一些粤式小点心;正餐则是中国的一些名菜配以米饭,意大利面,炒面等side dishes。前来就餐的外国顾客们,比较喜欢点套餐,即开胃汤,头盘,主食,side dishes各点一份;而中国顾客则是怎么能吃饱怎么点,不会过多计较餐品。

  • 问:那据您所知,如今中餐厅在马斯特里赫特的发展情况如何呢?

  • 答:在十几年前马城一共有18家中餐馆,但是由于找中国厨师困难、荷兰政府为控制失业率而限制移民人口进入等政策的影响,到今天马斯特里赫特仅有包括受访餐馆在内的3家。

  • 问:您觉得您开的中餐厅,对于我国的国家形象建设有什么作用呢?

  • 答:我们的餐厅开在最市中心的广场上,来往的行人络绎不绝,就算不是进来吃饭的,看到这繁体字的招牌也会感到好奇吧,首先我觉得我们餐厅的招牌对于中国的文字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作用,很多老外都觉得中国字神秘啊、深不可测啊。而且我们的餐厅都尽可能的还原了国内传统餐厅的装修,大吊灯、红桌布,还提供了筷子。尽可能的给前来用餐的顾客提供一种仿佛置身于中国的感觉。我们这边的菜品呢也是囊括了中国各地的美食,从美食了解一个国家,我觉得这也是介绍中国很好的一个方式。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图为La Chine餐厅的环境、部分菜品、中文菜单


      我们同时也采访了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旁边一家名为ginger的中餐厅



  • 问:老板您可以先简短的介绍一下自己吗?

  • 答:我是上海人,来这里开中餐厅已经十几年。

  • 问:那您一开始是为什么来这里开中餐厅呢?

  • 答:都是为了生活嘛,不过过来之后也觉得这里不错。而且相对来说中餐厅之间的竞争也不像其他一些城市一样激烈。像阿姆斯特丹,不知道你们去过没有,那里华人也多,中餐厅也多一些。我们这里没几家,开中餐店主之间也认识。

  • 问:我们注意到这是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旁边唯一一家中餐馆,那一般来这里吃饭的顾客都是哪些呢?

  • 答:其实我是第一次一下子见到这么多中国人哈哈哈,你们是为什么来这边啊?

  • 问:暑期国际课程。

  • 答:哦难怪,这里中国人其实不多。因为马斯特里赫特不是一个旅游城市,所以中国人来这边还是比较少的。来这边吃饭的还是来这边上课的大学生比较多,上完课或者上课之前来吃,而且价格也相对的比较合理,你们觉得价格贵吗?

  • 问:也挺贵的,和国内比起来。

  • 答:那肯定的,中国和欧洲的消费水平不一样,蔬菜在这里和肉是一个价格的。不过你看,我们旁边还有日本料理,韩国菜,我们店主之间也都是好朋友,大家也会经常聚聚的,毕竟都是亚洲人,在文化上也有相似之处。

  • 问:正好我有一个问题很好奇,欧洲人对于中国菜,韩国菜还是日本菜有什么不同吗?

  • 答:其实他们分不太清,在他们眼里都是亚洲菜,就像我们中国人把欧洲菜统称为西餐,也不怎么分法国菜西班牙菜德国菜对吧

  • 问:我看有几个厨师不是中国人吧?

  • 答:对,我们这边也会雇本地人来做饭,所以可以说我们的菜是融合了中西两方的特色。你现在在吃的炒饭,就是来自德国的厨师做的,所以分量还挺大的。

  • 问:您觉得您开的中餐厅,对于我国的国家形象建设有什么作用呢?

  • 答:其实我开中餐厅的初衷没有这么伟大啦,一开始来到这里只会烧点菜所以就开了中餐厅。不过确实,随着中国近年来的强大,这边的人民对于中国也越来越好奇。经常会有来这里的顾客问我去中国是不是可以吃到更多好吃的啊中国有哪些好玩的等等,甚至还有说来中国找我的。我觉得我开的这家中餐厅呢,就像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纽带,或者说桥梁。在这里,外国友人可以对中国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也可以在这里了解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毕竟我们开中餐厅的呢,其实也只是非常一小部分的华人,但我们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世界传达我们中国的声音。





成果分析


6



优势分析

1、 中餐厅表现为菜式更加丰富,不局限于一些经典小吃,还有一些亚洲特色例如米饭。可以给顾客更多的选择。

2、 尽管中餐厅在马斯特里赫特的发展困难重重,但是经营也初见成效。LA CHINE作为马斯特里赫特知名度最高的一家中餐厅,在当地有着很高的评价

3、 GINGER则是根据西方饮食习惯进行了调整,菜单分为开胃菜和主菜(饭和面)。餐厅在一定程度上对菜品进行了改良却又保留了正宗的味道

4、 调查显示,欧洲市场的餐饮普遍需求量高。这有利于中餐厅在马斯特里赫特的发展。


图为Ginger的盖浇饭

加入了更多的酱油,据老板解释,当地人很喜欢加酱油的饭。往往餐桌上也会放一瓶酱油,供客人自行添加


劣势分析

1、 欧洲历史悠久、荷兰作为西欧国家之一,与周边国家的饮食文化的相似程度要远远大于中国饮食文化与其的相似程度,中餐的吸引力、接受度相对较低。欧洲的饮食习惯和亚洲的饮食习惯本就不相同,荷兰人的晚餐才是正餐。通常是两道菜,一道汤。

2、 虽然在20世纪移民潮盛行,但是移民同时也给欧盟的各个国家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例如文化、饮食习惯差异造成的矛盾。尤其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大量的外国移民涌入欧洲国家,引起了欧洲各国的广泛关注。荷兰自1984年开始推行的公民整合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华人人口

3、 再加上欧洲的中国海外移民的整体文化程度较低,非精英移民依然是欧洲的中国海外移民的主体,社会融入程度较低 ,这就使中餐无法得到更好的传播,人们对于用中餐来改变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的意识薄弱

4、 除了Ginger的价格总体偏低,一顿饭的价钱在10欧左右,La Chine和温州酒楼的价格总体偏高,其价格甚至超过了繁华市区的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等风味餐厅。

5、 店面数量过于少,没有形成大范围规模化的中餐市场。马斯特里赫特屈指可数的几家中餐厅都坐落在人口密集的市中心,且距离市内唯一一家亚洲超市Oriental较近。

6、 就总体消费情况而言,回头客多是中国人,缺乏稳定消费的当地顾客。要如何吸引欧洲人来消费甚至长期消费,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马斯特里赫特当地餐馆的菜式







可行性建议

7



1.中餐厅在马斯特里赫特的发展

      对于马斯特里赫特这样的华人少、国际化程度高的城市来说,中餐厅成了主要的传播中华饮食文化的源头,因此中餐厅在马斯特里赫特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华饮食文化在这座城市的影响力,从而对国家形象构建也有一定的作用力。关于中餐厅在马斯特里赫特的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几点:


A. 提高中餐的知名度、市场竞争力中餐的部分食材在欧洲是没有的,需要进口,因此食材本身的价格就会相对昂贵,可以加强与马斯特里赫特的当地亚洲超市或者其他进口商的合作,通过降低食材的成本价格,降低中餐的价格,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国人尝试中餐甚至爱上中餐。马斯特里赫特作为一个自由、开放的城市,每年都会举办一些全市人参与的活动,中餐厅可以举办一些中华饮食相关的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地的中餐厅,提高中餐厅的知名度。


B. 改善中餐厅的厨师聘请问题马斯特里赫特华人少,要想聘请到能流利交流英语、厨艺好的厨师并非易事,因此可以聘请一些当地的厨师,教授他们做中餐的步骤、方法,这也是一种传播中华饮食文化的途径之一。


2、 加强中华饮食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来更好地构建中国国家形象。


A.  加强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Instagram和Facebook是国外具有很强影响力的两个社交媒体软件,是一种很好的宣传马斯特里赫特中餐厅、中华饮食文化的途径。


B. 发挥报刊的力量。 据调查显示,荷兰有一百多家华人社团,也有一些著名的华人报刊,凝聚海外华人的力量,充分发挥报刊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报刊可进行一些中华饮食的专门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饮食,学会区分中华饮食与其他的亚洲菜。


C.  文化产品的创新与传播。要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形象,就应该对文化产品进行一定的文化创新和传播,让外国人了解到中国熊猫、京剧、功夫以外的东西。其中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影视作品的传播,例如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八大菜系特色以视频的方式呈现,能够生动直观的带给外国人视觉上、精神上的冲击,从而对中国有一个更实际的了解。如今大热的《中餐厅》,随着播出也唤起了很多华人对于中餐最初的记忆。

 


Reference

8


【1】程洁. 中式快餐在欧洲市场的品牌经营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1.

【2】郭剑波.欧美中餐文化功能探析[J].汉语国际教育研究,2018(00):256-268.

【3】杨洪贵,杨浩.荷兰移民整合政策评述[J].《世界民族》 2018 第2期 P48-61  1006-8287

【4】宋全成.中国海外移民在欧洲:规模、特征、问题与前景[J]. 《理论学刊》 2013 第11期 P69-73,127-128  1002-3909

【5】莫方.倾心感受务实主义荷兰餐——荷兰的饮食文化。《中国食品》 2006 第19期 P42-43  1000-1085

【6】 美食无国界,“美食外交”促进交流发展 专访斯里兰卡驻中国大使馆参赞卢婉緹 《餐饮世界》 2018 第4期 P41  1671-2447

【7】 段梅红.美食与外交 ——餐桌上,看得到政治的精髓,《百科知识》2019年第2期 P7-10页

【8】魏冉. (2013). 文化元素植入与国家形象传播——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 青年记者(21), 38-40.

【9】张蕾. 构建中国国家形象的文化软路径——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J]. 中国传媒科技, 2012(22):218-220.

【10】http://www.chinanews.com/hr/2018/03-05/8460052.shtml

【11】https://www.sohu.com/a/244965957_791520

【12】惠宁. 美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经验与教训[J]. 《人民论坛》2017 第3期 P114-115  



文案:李如阳、王嘉阳、张艺璇、周玺、赵之昊、严嘉诺

排版:李如阳、严嘉诺、张艺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