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卓思越】卓越学院《田野调查与报告写作》课程成果系列展(九)

发布者:徐屹丰发布时间:2024-04-15浏览次数:10


Missing Translators


翻译的“叛逃”?


上外2020级本科生

翻译专业深耕意愿调查研究

2023年3月-9月

卓越学院2020级国别区域研究班 张雅然 胡雪莹

赵裴老师指导


你是否有在“最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的行业榜单”中看到过“翻译”的名字?

你是否好奇在翻译教师的眼中,行业的未来发展是什么样的?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科技的冲击,翻译专业本科学生出于对自身能力的担忧和对行业前景的困惑,广泛感到不安和焦虑,甚至改变进修方向。正逢升学和就业的毕业前期,作者面向上外2020级翻译专业本科生和翻译专业教师,开展了一次《翻译的“叛逃”》田野调查研究。



研究开展


本研究采取问卷分析、深度采访、和网络数据分析的研究方法。首先,对上外本科2020级的75名翻译专业学生进行100%覆盖的问卷采访;其次,调查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成员校的翻译课程在机器翻译领域的改革;随即,深度访谈6名翻译专业学生与2名翻译专业不同年龄段教师。

作者将以上驱动因素细分为家庭、兴趣、就业、实践经历、研究生地区、行业未来判断、个人能力评估、沉没成本和转换成本、成绩及专业人士评价9个因素,归纳不同选择驱动模式及因素间的关联,旨在为学生未来选择以及教师教学调整提供参考和帮助。



调查结果分析

1

问卷结果分析

2023年5月,研究小组面向上外2020级翻译专业学生收集共75份《2020级本科生职业发展调查问卷》填写,覆盖率达100%,有效回答69份。问卷对学生辅修和国内外交流的经历进行收集,并对未来发展规划进行调查。

图1 未来规划与专业选择问卷分析

有继续以翻译专业作为研究生方向意愿的学生有25名,约占翻译专业全部有效问卷的36.2%。在考虑继续深造的61名学生中,只选择翻译作为研究生方向的学生共23名,将翻译专业作为升学专业选择之一的学生共2名,选择改变专业进修的学生共36名。 


改变专业进修的36名学生中,依然选择语言相关专业的学生较多,共20名,占比55.5%,其中专业方向包括教育、英语语言文学、语言学等。研究生专业方向为非语言相关专业的学生共16名,占比44%,其中专业方向包含全球中国研究、法学、传播等。

经数据分析,是否修读辅修专业对是否有意愿在翻译专业深耕意愿没有明确影响。考虑跨专业读研的学生中有辅修经历的比例略高于考虑继续深造翻译专业的同学,但是整体差异不大。

此外,读研地区选择和翻译专业深耕意愿有关联,但因果逻辑关系有待探究。准备出国读研的同学中有意愿深造翻译的同学占比低于国内读研的占比。因此,读研地区的选择和翻译专业深耕意愿有关,而究竟二者孰为因孰为果,还需通过学生深度访谈进一步及进行探究。

2

学生采访结果分析


基于问卷所得,作者将翻译专业学生分为继续翻译专业内升学、将翻译专业作为升学专业选择之一和无翻译专业深造意愿三类,开展采访并归纳不同选择模式:

1.继续翻译专业内升学类

同学1:选择国内专业类高校的高翻院读研,口译专硕

同学1的选择模式主要由“兴趣-实践经历-个人能力评估-就业”驱动。个人兴趣的强烈与早期确立使得其从小学开始明确规划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同学1在上外翻译团中担任领导工作,实践经历所带来的个人能力和商业运营自信使得同学确定能够进入口译行业,并能够获得良好就业前景。


同学2:选择国内综合类院校的英语学院读研,笔译学硕

同学2的选择模式主要由“兴趣-行业未来判断-教师及专业人士评价”驱动。同学2认为对工作的真心喜欢比前景与金钱更为重要,根据兴趣和价值观选择坚持语言类行业。结合兴趣和对机器技术发展的理解,同学2选择了认为更有前景的笔译。大三笔译课程中同学2体验了实际笔译项目的工作流程,得到了任课教师的高度评价。此外,同学2在翻译专业的绩点排名与综合排名也始终保持专业前五。成绩与教师的正向反馈使同学2感到自己擅长进行笔译,也有潜力进行深度学习和工作。


2 .将翻译专业作为升学专业选择之一类

同学3:公务员就业或英国和香港高校读研,翻译与教育专业

同学3的选择模式主要由“沉没成本与转换成本-就业”驱动。同学3从保送开始就着重学习语言类文科,由于兴趣以及转换方向的沉没成本,选择坚持此赛道。为拓宽就业面,在翻译外加入应用语言学和教育的专业选择。同学3在申请英国与香港的顶尖院校时选择了应用语言学和教育,而在中上层学校中选择了翻译。该选择由于翻译专业的申请难度高于教育专业,也由于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多,需要更好的学历背景作为就业支撑。


同学4:英国或美国高校读研,翻译、教育与公共政策专业

同学4的选择模式主要由“个人兴趣-个人能力评估-研究生地区”驱动。同学对研究语言喜爱有限,同时感到大学课堂所学与实际口译工作存在差距,对于自己能否胜任充满担忧。同学4确定在英国或者美国读研并回国就业,因此申请时看重高校综合排名,而英美高排名学校开设的翻译专业有限、申请难度高。结合个人经历,同学4申请公共政策专业申请数量最多,教育其次,翻译最后。


3.无翻译专业深造意愿

同学5:日本或国内读研,转向语言学或文学相关方向进修

同学5的选择模式主要由“行业未来判断-个人能力评估-兴趣”驱动。对行业未来的判断是同学5改变进修方向的主要原因。同学5认为尽管机器翻译暂时还无法替代人类工作,但最终除了非常强大的同传译员,其他岗位都会被淘汰。在大学实践过程中同学5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性格和能力不适于进行翻译工作,也缺少对行业的热情,因此决定离开翻译专业,选择更感兴趣的文学方向深造。


同学6:其他方向就业

同学6的选择模式主要由“个人能力评估-实践经历-就业“驱动。同学6由于“感觉熬夜赶作业太痛苦了不如上班”选择不继续升学进入工作。经过含翻译在内的多行业实习,同学6意识到自己不具备充足的翻译工作能力。考虑到就业形势紧张,同学6进行了海投并入职研学产品运营,收获了不错体验,更加坚定了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决心,希望在秋招进入相关行业。



综上,兴趣、成绩及专业人士评价、研究生地区、个人能力评估和就业是驱动上外2020级翻译专业学生决定是否在翻译专业深造的5个主要因素。因素间也存在相互影响的逻辑关联。例如,成绩因素影响学生的研究生就读地区,而研究生地区又影响转换专业的成本和难度;个人能力的评估则受到个人实践经历和成绩或专业人士的正向评价的影响;就业受到个人能力评估的影响等等。

3

教师结果分析

1.学生兴趣下降与教学方法调整

教师均对于学生兴趣的下降有所察觉,认为兴趣下降的主要原因除科技的威胁之外,还在于对专业未来和自身兴趣的迷茫,以及发展方向的选择更加多元化。针对此现象,教师进行了相应教学调整,更加强调技能的普遍应用。有教师在新课程伊始强调,无论未来是否继续翻译学习或工作,通过本节课程所学都会有所收获。

2.机器取代争议与教学方法调整

教师们对于机器的替代性作用并不担忧。老师们在采访中表示,口译与笔译工作的特点和难点要求译者具备分析整理能力和灵活思考能力。当机器发展到能够替代译者时,绝大部分职业也将被替代。

作者同时针对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的58个学校类成员,调查研究其翻译必修课程表中是否有与机器翻译技术相关的课程,共获得有效数据47份。其中,提供近年新兴翻译技术相关课程的成员学校较少,共19个,占比32.7%。相关课程例如翻译技术,机器辅助翻译,计算机数据科学等。

图片

图3 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

成员校翻译课程改革情况


尽管未进行针对性课程调整的学校显著多于进行课程调整的学校,但未对必修课进行调整并不代表高校忽视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翻译软件的发展。例如,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阶段开设与翻译工具和机器辅助翻译相关的多门选修课。研究生阶段,高级翻译学院内设置上外-科大讯飞智能口笔译联合实验室,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探索口笔译工作新路径。

结论



尽管存在担忧,但坚持翻译方向兴趣与职业追求的学生不在少数。

兴趣、成绩及专业人士评价、研究生地区、个人能力评估和就业是影响学生在翻译专业深耕意愿的关键因素,五个因素内部存在相互影响的逻辑关联。教师普遍意识到学生的兴趣下降现象以及学生对被翻译取代的争议与担忧,视其为正常现象并进行教学调整。教师认为此现象来源于对专业和行业认识的不足、现阶段个人能力的欠缺和社会环境的多元化。针对兴趣下降,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强调某种技能的普适性。针对科学技术的发展,部分高校和教师在课堂中融入计算机辅助内容。

研究建议高校和教师进一步开展专题讲座与主题分享,介绍翻译专业的未来就业岗位和实际工作内容,同时广泛提供实际行业内的实习机会或就业模拟,弥合大学教学与专业实践间的差距,改善学生对个人能力的错误评估并缓解焦虑与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