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及剑桥大学暑期国际课程研修报告--殷乐 --2018.07

发布者:徐屹丰发布时间:2018-12-27浏览次数:859

卓越学院国际课程研修报告

姓名

殷乐

班级

国别区域实验班

专业

意大利语

国际课程修读国家

英国

修读学校

牛津大学 &

剑桥大学

修读日期

2018.7.1-2018-7-28

修读课程

Historic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hilosophy

 & Economic of Industry

&   Strategy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Environment

&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ies and Rising Powers

  

研修报告正文:

研修报告正文请按照以下内容撰写:a.课程学习情况及学习成果(500字左右);b.针对某一课程内容或相关课题的论文、调研或专题性学习报告(2000字以上);c.学习期间的心得体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建议和意见等(500字左右)。

纸张不足,可另附页。

③鼓励多附照片,照片要求清晰,并在下方注明照片内容。

  

课程学习情况及学习成果

此次暑期课程,我有幸到了英国的两所非常出色的大学进行修读。虽然每个学校只待了短短的两周,但是在英国四周的生活和学习,让我有了许多我曾经没有过的经验。四周内我参加了四门所属不同类别的课程,让我拓展了知识面。认识到了自己所学知识宽度的不足:发现了在国外广受关注的政治经济哲学,在国内是较少被涉猎到的学科;发现了自己薄弱的学科类型:充满了数学公式和高数推导理论的产业经济学;对全新未接触过的学科产生了兴趣:有着有趣比喻和事例的营销策略;抑或是感受到了相同学科在国内和国外的不同教学方式:和国别区域班相辅相成的课程——国际关系。我也认识了许多来自国内不同高校的朋友,他们来自不同的年级,有着不一样的人生经历,通过认识许多高年级的同学乃至研究生,我对未来不同的发展道路和职业规划有了更深的认识,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有高中生,也有大学生,还有已经工作的人们,他们都给我展开了各种不同的丰富阅历,让我在学习许多从未涉及的领域知识以外,也体会到了生活的多样性,各个同学在准备考试抑或是上课记录笔记的认真严谨,回答老师问题或是提出自己见解的热情也深深打动了我,让我在课堂上变得更加活跃,更善于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我想这样的国际课程也和卓越学院所设想的上课氛围一脉相承,这也是我们能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会独立思考所要经历的的重要步骤。


课程内容学习报告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每一类课程会在每一周开设不同的主题和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内容的深入和变化,但因为想要尝试不同的学科,所以我每一周都选择了不一样的课程进行学习,但好在课程连续性不强,所以没有太大的影响。

  

我前两周的学习在牛津大学的Oriel College, 第一周的课程类别是PPE,即PhilosophyPolitics and Economics,其被誉为人文社科类最顶尖的专业之一,最初由英国牛津大学的贝利奥尔学院设立,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国国内开设此专业的高校仅有四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以及南开大学。具体课程上的是Historic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hilosophy,其中涉及到个人生活和政治集体的哲学思想发展根源,课程也向我们介绍了从古希腊时期到19世纪的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和作品,专注于他们的思想和对现今人们价值观的影响,由牛津大学此专业的研究生Catrin Gibson进行教学。



刚开始,我们了解到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民主和公正方面的思想,这一节从人类是否是天生公正的,到民主的源头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和思想展开。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他在《理想国》中使用洞穴比喻来解释理念论:“Imagine human beings living in an underground, cavelike dwelling, with an entrance a long way up, which is both open to the light and as wide as the cave itself. They’ve been there since childhood, fixed in the same place, with their necks and legs fettered, able to see only in front of them, because their bonds prevent them from turning their heads around. …The prisoners would in every way believe that the truth is nothing other than the shadows of those artifacts…And when he came into the light,with the sun filling his eyes, wouldn’t he be unable to see a single one of the things now said to be true? He would be unable to see them, at least at first. I suppose, then, that he’d need time to get adjusted before he could see things in the world above. At first, he’d see shadows most easily, then images of men and other things in water, then the things themselves…. Finally, I suppose, he’d be able to see the sun, not images of it in water or some alien place, but the sun itself, in its own place, and be able to study it.” (The Republic, BK7) 柏拉图通过这个比喻向我们说明了阳光照耀下的实物就是“Forms”,且Study of the Forms is the only source of true knowledge. 柏拉图还把人分为了三个类别:ProducersGuardiansAuxiliaries,认为只有Philosopher-kings才能参与政治活动。理想政体会由于婚配的不善引起三个等级的混杂,导致争斗,军人政体Timocracy= auxiliaries (spirit) rule】随之兴起,其中少数有权势者收敛财富形成寡头政体Oligarchy (rule by the rich),贫富矛盾的激化导致民众革命,产生Democracy (rule by the many),民主政体发展到极端又会被僭主政体Tyranny (single authoritarian ruler)所取代。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思想则是经验主义(Empiricism: acquire knowledge through the senses)、自然目的论(Natural teleology= everything has a nature, an end or final cause, that it is always striving towards)、完美主义(Perfectionism: ultimate good/happiness (eudaimonia) lies with full attainment of natural function)等。之后课程内容又转向了马基雅维利在Power Politics, Civic Virtue and the Republic方面的思想,介绍了自由、权力和共和主义;比较了边沁和康德在法律和刑罚方面的不同;密尔对limited statethe value of free expression的思考;伏尔泰、马克思和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凯恩斯主义等一系列政治哲学经济思想,这些虽然以前在历史方面或多或少都有了解过,但是并没有像这门课这样非常细致地有一位老师向我们介绍,并且提出问题让我们进行主动思考,所以在一周的学习后,确实觉得获益匪浅。  

第二周的课程是属于牛津大学经济专业本科生最后一年的课程: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和产业政策等。探讨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中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产业内的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规律、经济发展中内在的各种均衡问题等。通过研究为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为制定的产业政策提供经济理论依据。产业经济是居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是连接宏微观经济的纽带。老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就向我们布置了推荐书目,我从图文借了以后带去了英国,进行预习并且和课程同步进行对比,但经济这方面却是和高等数学紧密相关,我们的老师是数学系毕业的波兰人Krzysztof Brzezi´nski,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他更为注重公式对于理论推导的重要性,但这给我们没有高等数学学习基础的学生带来了学习和理解的困难,好在遇到了一些南开大学学习经济学的同届同学,虽然对于他们来说这门课程也是大三才会开设的,但是一些理论基础他们还是比我们多很多了解的,我也会和他们进行交流,对这门课程有了些更好的理解。我们第二周的产业经济课程专注于教授公司在定价、制定不同商品和销售方式、进入市场、垄断、合并、创新的决定的影响因素,还有公司行为的福利含义,公司的战略性行为和对其他公司的影响。


后两周我前往了剑桥大学的Magdalene College进行学习,第三周的课程是我很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即Strategy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Environment,老师是曾从商,后继续就读MBA后进入到大学进行授课的Chris Coleridge教授,他很幽默风趣,会用一些自己曾经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讲述一些不同的经营战略和商业理论。




课程分别讲述了不同战略的重要性。第一讲是Positioning-based Strategy,认为公司成功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要有不同,以Michael Porter的理论为基础,讲授公司要如何运用differentiation 来获取最大利益。第二讲说到Capability-based Strategy,即公司需要profits through rare resources,运用了CK Prahalad, Gary Hamel 和其它一些学者的理论和案例,第三讲说到Relational Strategy,强调了ecoystems,运用了Michael Jacobides, Ron Adner和其它一些学者的作品来说公司要如何建立、形成和运营ecosystems来达到成功,第四讲则提到Timing-based Strategy,强调公司要根据不同的时机制定不同的战略,要有灵活的适应能力,通过Kathleen Eisenhardt的案例教授了公司要如何根据不同的时机和变化进行创新,第五讲讲述了Strategy Formation,再次强调了创新在整个公司运营战略制定中的重要性,最后一讲则说到Strategy Execution,说明了战略是如何在公司中执行的。

  

第四周我上的课程和卓越学院所属专业的课程有关,即International Relations,但这个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并不是我在大一一年的学习中所接触过的,她主要教授了在国际关系中出现的各类主义,比如自由主义、现实主义等,她从What i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R)? What is IR Theory? 入手,讲述了战争的原因、如何维持和平、diplomacy foreign policy的区别,国家之间关系和non-state角色的重要性,学习IR不仅要关注理论,还要注重Empirical study,国际形势纷繁复杂,我们不能一成不变地研究理论,而是要注重与时俱进,后老师又提到International system, change, great powers,她着重讲述了国际关系理论中三个很重要的理论,Realism, LiberalismConstructivism。她通过不同的历史,各个大陆自古以来产生过的冲突分析了其对现今国际关系的影响,也对中国,一个冉冉升起的新兴大国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她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上的客观程度也令我印象深刻。


学习期间心得体会

  

在英国四周的学习,除了学习生活内容丰富以外,两个学院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给我们,让我们走出课堂,感受到了英国的本土生活,也感受到了真正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的英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尽管我们已经尽量避免选择大部分中国同学会选择的时间,还是遇到了许多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同学,虽然上课的时候很有锻炼的机会,但在课堂以外所遇到的同学大多说着中文也不是非常利于完全融入进暑期课程的氛围。

我们第一周牛津大学在第二天组织了由牛津大学学生带领我们走了许多牛津城的著名景点,英国大学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学院分离开来,中间有商业街、教堂、博物馆,是名副其实的大学城, (随拍牛津大学某一学院) 而这样也让整个城市弥漫着浓厚的人文氛围。

前两周的学习中牛津大学还组织了LONDON DAY,一共有三条线,我选择了关于法律的一条,去到了英国皇家司法院和Law District进行参观,此次出行他们要求我们大家都着正装,当一群人以这样的面貌走在路上的时候,真的是一件很酷很有意思的事情,突然有一个瞬间会期望自己未来可以真的在这样的地方工作,光鲜亮丽地走在伦敦的街道上。我们身边经常会走过匆匆的律师,手里捧着厚厚的相关法律书籍,耳边打着电话,更有甚者拖着一个行李箱,里面估计装的都是开庭所需要的材料吧。在法院里还有许多研讨的地方,有很多律师和原告或被告在进行严肃的讨论,也有像是TVB电视剧里出现的白发卷毛法官坐在法庭外的长凳上和律师进行探讨。

第三周我则前往了剑桥,相比于牛津,剑桥更偏向理科,著名校友也大多是各个领域的科学家,城市布局更加稀松,显得更为开阔。我看见了徐志摩“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康桥,看见了剑桥学生考试所需要经过的“叹息桥”,徜徉在康河之上,感受剑桥的学生每天上课行走的路线。


同时还有周末的EXCURSION,自行安排的伦敦之行,游览丘吉尔庄园等活动,在英国不仅感受到了学习的氛围,还感受到了它独有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痕迹,让英国的暑期课程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又充满意义。